中国叉车网 - 叉车行业门户网站 !

商业资讯: 综合新闻 | 企业动态 | 国际动态 | 配件新闻 | 维修和保养 | 叉车标准 | 叉车技术 | 叉车安全 | 物流术语 | 财富热点

你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商业资讯 > 生意经 > 义乌创新监管 护航叉车安全
4.biz | 商业搜索

义乌创新监管 护航叉车安全

信息来源:fooioo.com   时间: 2020-05-02  浏览次数:17

导报记者何颖通讯员刘哲/文

叉车,常用于仓储大型物件的运输。义乌市场活跃、物流发达,叉车的保有量和使用率都很大。今年以来,义乌不断强化应急管理部门协同配合,通过销售环节“抓源头”、作业叉车“全上牌”以及探索叉车“智慧管”等多项工作举措,提升叉车安全规范操作水平,全市叉车安全趋于“零事故”。

部门齐抓共管,实现长效监管“全链条”

叉车的作业区域流动性强,不同区域又属于不同部门的监管范围,一旦衔接不到位,很容易出现监管空白。

在市场监管局推动下,义乌市下发了《关于全面加强叉车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》,明确了各部门的监管职责,其中特种设备目录监管范围内的叉车由市场监管部门进行监察;在公共交通领域违章行驶、停放机动工业车辆的由公安部门依法查处;建筑工地、市政工程工地使用的工业车辆由住建局进行监督检查;物流场站、专业市场、仓储仓库等特定区域使用的叉车由场地经营管理单位负责管理,日常管理参照叉车使用管理“3方面12条”基本要求,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按照“管行业必须管安全、管业务必须管安全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”的原则,对各自行业工业车辆使用安全进行督查。

同时,义乌依托“四个平台”网格对全市叉车进行摸排,全面掌握管理、使用人员和车辆设备信息。通过排查整治,共排查叉车3266辆,由镇(街)负责建立了信息化基础台账,属特种设备监管范围的有1995辆,不纳入特种设备监管的有1271辆,特种设备监管目录外的叉车由原来的监管盲区纳入到了镇(街)安全生产监管范围,实现了全市范围内叉车底数清、情况明。

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,义乌先后组织开展多次全市叉车整治。市场监管局牵头开展场(厂)内专用机动车辆专项整治,重点整治无证使用、无证操作等违法行为,共出动检查人员1454人次,检查使用单位638家,检查叉车772台,发现隐患391个,企业自查隐患93个,下达安全监察指令书102份,做到安全风险隐患100%闭环管理。市安委办牵头,部门、镇街联动开展全市工业机动车辆安全专项治理,各镇街制定专项工作方案,落实治理工作要求,协同部门联合执法,并将叉车专项整治工作列入全市的安全生产攻坚竞赛内,对各镇(街)叉车安全整治工作每月进行督查考核,确保全市将叉车安全整治工作落实到位。

破解监管难题,实现域内叉车“全上牌”

总结以往发生的叉车安全事故,问题多发于无牌车辆和无证人员,义乌全市发动,为叉车“上牌”,同时压实叉车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,为部门监管打好扎实基础。

实行1车1牌,强化监督管理。工厂厂区、旅游景区、游乐场所内使用的叉车经检验机构检验合格、驾驶人员取得叉车司机作业上岗证后,由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发放车辆牌照(绿色牌照),并将其悬挂在叉车显著位置上。其他区域内使用的叉车委托检验机构检验合格、驾驶人员取得叉车司机作业上岗证后,由产权单位所在地的镇(街)安监部门负责制作发放叉车备案凭证(黄色牌照)并将其悬挂在叉车的显著位置上,实现全市叉车车辆全上牌,强化监督管理。截至目前,共发放车辆牌照3030块,其中绿色牌照1995块,黄色牌照1035块。

义乌还定期为叉车开展“体检”,工厂厂区、旅游景区、游乐场所内使用的场(厂)内工业机动车辆,使用单位直接向检验机构申报检验工作;全市其他区域使用的叉车,镇(街)根据叉车排摸使用情况,市场监管部门联系检验机构进行配合协调,组织叉车使用单位集中向检验机构申请委托检验。对检验不合格的叉车,对隐患问题督促整改直至检验合格。截至目前,全市共3092辆叉车进行了安全性能检验。

“叉车的流动性,体现在场内外转场作业频繁。可能今天上午在佛堂的某个厂区作业,下午就在赤岸的某个工地,镇街部门手上有这台车辆的信息,但无法获知这台叉车的工作区域,”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在基层工作人员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很难进行监管,针对这个难题,义乌创新实施了叉车流动作业全告知制度。

制度要求企业(个人)需要承接叉车进行作业的,须提前向镇(街)告知作业信息,履行告知程序,并且不得租用无车辆牌照、司机无操作证的叉车进行作业。镇(街)建立了流动叉车作业告知工作群,收到企业和群众告知叉车转场作业相关信息后,联合相关部门进行信息核实,实现精准监管。

义乌市市场监管局还设计制作了“无证人员不得操作”的安全警示标识,粘贴在叉车门架等显著位置,时刻提醒驾驶人员不得无证上岗操作,还制作发放了《叉车安全操作风险警示》手册,督促叉车使用单位加强现场安全管理,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。

以物联为引领,实现安全底线“全保障”

同时,义乌市市场监管局还针对叉车的销售、使用等环节,充分利用物联网的技术手段,辅以安全保险等措施,为叉车安全层层保障,全程护航。

首先是从销售环节入手抓好源头监管,建立叉车检查验收制度、销售记录制度,督促销售单位落实“双告知”制度:一方面,销售单位向每一个叉车购买单位发放《安全管理告知书》,提醒使用单位及时办理相关手续;另一方面,销售单位应建立销售台账,明确记录叉车型号、使用地址、购买单位等信息,便于市场监管部门以及镇街及时掌握新增叉车使用情况。此外,还将叉车销售数据接入“一网通管”企业主体自治平台,以信息化手段倒逼叉车销售单位将相关制度落实到位。

另外,义乌还开展叉车“物联网+”智慧监管试点,为叉车安装物联设备,实现远程监管和不见面监管。叉车智慧物联设备是拥有人脸识别摄像机、GPS+北斗导航、语音报警器等一整套设备和从业人员、车辆两个数据库,具有人脸识别、限速控制、地图轨迹、语音提醒等功能。以佛堂“5G”叉车智慧监管为例,通过给叉车安装智慧物联设备,并把数据接入镇(街)四个平台,部门间数据共享。违规操作的叉车一经驶离电子围栏设定的操作区域,或是无证人员操作使用叉车,智慧系统就会实时发送语音报警提示,可以及时制止特种设备使用单位(人员)违法违规作业的行为,有效遏制叉车事故的发生。目前,已成功为502辆叉车安装智慧物联设备,纳入智慧监管。

最后为叉车安全带上“降落伞”,义乌与中国人寿(601628,股吧)、中国人保(601319,股吧)公司等保险公司合作,形成以单台保费800元,单人赔偿限额10万,累计限额50万的基础保险方案,还制定了多种个性化保险方案供使用单位选择,为深入推广叉车安全责任保险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目前全市已投保安全责任险的叉车数量为1324辆,全市叉车保险覆盖率达到了42.4%。

    ——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叉车网证实,仅供您参考